中新网江西樟树9月24日电 (记者 姜涛)包括“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在内的几十名考古专家学者24日齐聚江西樟树吴城遗址实地参观考察,并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交流。
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兴建吴城水库时发现的,至今已五十周年,该遗址是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们居住的遗址,也是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对研究南方商周青铜文明和中国文明的起源都有着重要意义。
9月24日,考古专家学者齐聚江西吴城遗址开展考察交流。樟树市博物馆供图
李伯谦作为吴城遗址的发掘者,也是“吴城文化”的命名者,他的一篇《试论吴城文化》,开启了半部中国夏商周考古学术史新页,文中提出了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架设了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桥梁。
“时隔五十年,再来研究吴城文化遗址,对于它的内涵有什么新的启发,对考古学有什么新的建设?我觉得大家在这里切磋交流非常有意义,我们还大有工作可做。”站在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几个大字前,李伯谦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考古学者、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看来,此次活动对考古学界而言,是一个“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的难得机会,有助于更好地回顾近五十年来中国现代考古学特别是夏商周考古学走过的路。
9月24日,纪念吴城遗址发现五十周年活动,考古专家学者参观吴城遗址相关发掘修复文物。樟树市博物馆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表示,吴城文化提供了非常实证的资料,可以看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我们希望针对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方向,大家更深入地互相交流切磋,促进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的推进。”
“过去的工作应该说只是吴城遗址很小的一部分,同时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它面向中国东南地区的影响等等,到目前还有很多待解之谜,所以对我们年轻的学者和将来的考古学研究,我认为这次研讨会有着一个承前启后的意义。”徐良高说。
出席活动的宜春市副市长兰亚青表示,宜春市将持续建设好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能够更加深入系统地探讨文化因素分析法与吴城文化内涵,在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方面,大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建议。”(完)
中新网重庆9月24日电 (记者 刘相琳)“跟着诗词趴趴走 两岸博主长江游”新媒体交流营24日在重庆开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两岸十余名青年自媒体博主将跟着诗词游览长江美景。
此次活动由海峡两岸交流中心、重庆市台办、湖北省台办主办,一周时间里,两岸青年自媒体博主们将在诗词的指引下,从重庆顺江而下,游铜梁安居古镇,赏瞿塘峡美景,观夔门雄风,登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感受长江的壮美,领略诗词魅力,分享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是在大陆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台青杨京儒第一次游览三峡。她对中新网记者说,上学时学到不少关于三峡的诗词,三峡的雄伟壮阔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能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壮美,非常期待。希望在活动期间,与同行的两岸博主一起怀揣着对古人的敬畏,遨游三峡,多拍视频和照片,向两岸朋友分享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在台湾读万卷书,在大陆行万里路。”台湾影视人邱庆龄说,他在大陆生活了十余年,不仅收获了友情,也收获了爱情和亲情,希望更多岛内青年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
参加此次活动是台青翁方朔第一次到大陆,他从小就对中华诗词感兴趣,也很想知道诗人们看见了怎样的美景,才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诗词。他很珍惜这次来大陆的机会。
海峡两岸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今年两岸新媒体交流活动之一,以诗词为切入点,旨在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两岸青年自媒体博主们在活动中多交流、多分享、多创作,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真实的大陆,通过相关自媒体平台多传播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