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推进产业绿色化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还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均遥遥领先。2012年至2022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相当于少用标准煤约14.1亿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
但也要看到,基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国情,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不断提升绿色产业体系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牵引作用。
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化。产业用能绿色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前提,进一步加大对绿氢、绿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探索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绿色供应体系。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限制“两高项目”建设,通过科学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升新兴产业占比,让产业结构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强化科技赋能,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强化产品质量、功能、品牌等建设,不断提升产品价值链位置,以最低的能耗排放实现单位效益的提升。
加快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在产业源头控制用能,在生产环节优化结构,资源循环利用则是在末端的治理挖潜。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本质上是一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促进生产生活领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升级,构筑可持续发展未来。
着力营造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际上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孕育成长壮大的过程,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产业绿色发展生态。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要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同时兼顾处理好发展与减碳、结构优化与产业链安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平衡,确保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完整、更先进、更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编辑:李岩】
中新社多伦多7月2日电 题:百年未远 “排华法”黑暗史警醒加拿大华人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人头税’?‘排华法’?”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听到记者要查阅的内容,值班工作人员马蒂厄显然没太明白它们的意思,但还是在电脑里检索了关键词。
图为5月12日,记者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内拍摄的包含两部《华人移民法》的1885年、1923年《加拿大法令》。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很快,她从档案架中捧出两本已发黄、按年份集纳成册的《加拿大法令》。记者在其中找到了1885年、1923年两部《华人移民法》的全文。
19世纪后期,大批华工参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修筑。据信数千人因此牺牲。但当铁路铺通,华人即遭抛弃。加拿大1885年出台的《华人移民法》开始通过征收“人头税”限制华人入境。税额在其后数年内由50加元逐步加码至相当于一个华工两年收入的500加元。
图为5月12日,记者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内拍摄的1885年(左)、1923年《加拿大法令》内的两部《华人移民法》条文。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1923年7月1日,新版《华人移民法》实施。这部共有43条、俗称“排华法”的法律几乎完全禁止了华人入境,仅外交官等极少个例可豁免。华人成为历来唯一曾被拒绝入境加拿大的族裔。即便居住在加的华人也须向政府登记,否则会面临轻则罚款、拘留,重则驱逐的风险。
“排华法”生效时恰是加拿大自治领日(即国庆日),却也从此成为华人拒绝参与有关节庆的屈辱日。
“虐受四三条,苦楚实难报,记念在胸牢。”百余年前在温哥华华社流传的一支歌如此传唱。
这部充满种族歧视色彩、如今被联邦参议员胡子修形容为“臭名昭彰”的恶法,在华人及有识之士不懈抗争下,于1947年5月终被加国会废除。即便如此,对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歧视政策仍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排华法”对华人社区造成了深远、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据官方材料,在该法施行的24年间,获准入境加拿大的华人仅有12至50人。
移居加拿大54年、现居蒙特利尔的钟启诚向记者展示了家中先辈入境加拿大时的“人头税”税金纸。他的祖父母结婚不到3年便分离,从此相隔万里。均未再婚的两人直至终老亦未再见。
图为4月23日,移居加拿大54年、现居蒙特利尔的钟启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展示其家中先辈于1914年6月入境加拿大时缴付500加元“人头税”的税金纸。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加参议院议长蕾蒙德·加涅近日在参议院内举行的“排华法”百年反思纪念会上表示,该法造成亲人间长期且往往是永久的分离,最终导致单身社会出现,华人社区面临边缘化以及日益增加的孤立感和疏离感。
今年5月,即亚裔传统月期间,加拿大政府宣布将过去排斥华人移民之举列为“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事件”。加官方最近制作并存放于温哥华的华裔博物馆的“排华法”百年纪念铭牌以英、法、中文记述道:(“排华法”)阻碍了家庭团聚、社区发展、社会融合和经济平等。
“排华法”出炉已过整整百年。但诸多华社人士认为,华人面对的种族歧视并未真正消除。参议员胡元豹近期在多个场合提醒,需警惕“现代形式”的排斥、污名化行为。
华人历史研究学者、作家丁果认为,即便如今温哥华、多伦多两大城市均历史性地选出华人担任市长,但并不意味着对华人的歧视已不存在。
加拿大华人联合行动基金会主席鲍胡嫈仪表示,自己在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歧视仍存在于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系统当中。
马蒂厄对这些历史的陌生并非特例。生长在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的华人建筑设计师余健德说,自己幼时学校教材中并无关于华人移民史的内容,先侨的事迹需靠家人口耳相传。
数年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才将早期歧视华人的历史内容写进5年级和10年级的公校补充教材中。全加华人联会共同主席蔡宏安认为,加全国各地的教材都应体现华人遭遇的黑暗史。
连月来,加拿大各地华人社区举办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反思百年“排华法”,呼吁毋忘历史、反对歧视,防范黑暗历史重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