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江口7月2日电 题:乡野山村遇见咖啡 碰出中国乡村新风范
喜欢喝咖啡的英国小伙李子都没想到,在中国大山深处的乡野山村,也能寻到一家咖啡馆喝上一杯手冲咖啡。于他而言,咖啡馆是梦想和回忆的归属地,也是都市化城市的栖息地。
“开在山间的咖啡馆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一个不太能说中文且离家远的人来说,这很难得。”李子都把这份意外收获的咖啡奇妙之旅,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
位于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村的咖啡馆内,张紫电为顾客制作咖啡。 瞿宏伦 摄
李子都“打卡”的咖啡馆名叫山铺,寓意山里的杂货铺,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脚下的小山村,“80后”贵州青年张紫电是咖啡馆的创办者。
夜幕降临,走进山铺咖啡馆,氛围感十足的灯光映衬着小院各个角落,屋内咖啡机里不时传出阵阵咖啡醇香,屋外虫鸣与星辰作伴。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坐在铺满小石子的院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闲聊,角落里的小狗则露出肚皮酣睡。
“希望乡村更多元,同时也希望当初像我一样来梵净山旅游的人,想喝咖啡的时候就能喝上一杯。”正在给顾客制作咖啡的张紫电打趣说,自己原本从事设计工作,在乡间开咖啡馆纯属意外。
张紫电为顾客准备咖啡。 瞿宏伦 摄
2022年夏,张紫电带着家人来梵净山旅游,游山玩水尽兴之余,他发现自然风光极佳的梵净山下,很难找到一家可以喝咖啡的休憩之地。作为一名咖啡爱好者,张紫电在旅程结束后便在梵净山村租下一栋废弃的老木屋准备改造成咖啡馆。
经过4个月的精心打磨,原本杂草丛生的破旧老屋,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古朴别致的乡村咖啡馆。远远望去,依偎在山林间的咖啡馆静谧祥和,别有一番韵味。
“咖啡馆有着独特的氛围,这里可以让人忘却都市中的焦虑和繁杂。”张紫电坦言,自己不是专业的咖啡师,只是想来山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沉淀自己的同时也给他人提供一个放松休息的空间。
自从咖啡馆开业后,引来络绎不绝的咖啡客,他们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有偶然经过的路人,还有住在村庄里的年轻人,接过咖啡后的他们,有的会坐在院里品尝起来,有的会端在手里走在乡村小道。
周末或节假日,是咖啡馆最忙的时候,时常会营业到凌晨。在张紫电看来,乡村咖啡馆不仅是个人的情怀创业,也是中国乡村一种新的消费业态,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走进乡村,还留在乡村创业发展。
图为咖啡馆一角。 瞿宏伦 摄
数据显示,江口县有民宿130余家,仅2023年“五一”假期,梵净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在梵净山游玩的广州青年李梓闵告诉记者:“乡村咖啡馆,像是恰到好处地给疲惫的游客一个休憩之所。”
近年来,随着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喝咖啡这种都市化的休闲之风也吹到了山里,许多年轻人和咖啡爱好者把咖啡馆从城市搬到乡村、搬到山林间、搬到稻田旁,为中国乡村添新景。
图为游客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游玩。 唐哲 摄
有专家表示,在乡村旅游的迭代升级中,来自城市的咖啡正与有颜值、有韵味的乡村相融合,作为一种场景化的旅游新业态,许多乡村咖啡馆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空间,让人们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生活里,亲近自然放空自己。(完)
7月,校园绿荫格外浓郁,又是一年毕业季,生逢其时的新时代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从五湖四海来,又到天南地北去,新时代青年把个人“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蓝图”,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寄望青年,亦是寄望未来。与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给毕业生回信,勉励同学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在高校考察,深情嘱托同学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青年成长,谆谆话语、殷殷嘱托指引青年勇担重任,驰而不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广大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越是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乘风破浪、踔厉奋发。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写下青春注脚,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时代之歌。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青春该有的模样。在广袤乡村“自讨苦吃”,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风雪边关枕戈待旦,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科技前沿创新竞进,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在三尺讲台默默坚守,一支粉笔书写芳华。我们欣喜地看到,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传到当下,新时代青年在基层一线磨砺成长,奔赴山河发光发热,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让青春的光谱广阔绚烂。
为青年人搭台,为奋斗者铺路,青春力量更加澎湃。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要求,加强毕业生档案转递接收;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充分发动校友资源,召开专场招聘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重庆市分片区建立高校服务站,选派专人驻站,提升就业指导服务;陕西省“三支一扶”招募人数逐年增多,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各地各方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思路举措,护航毕业生走好求职路、走稳就业路,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惜别校园,迈向崭新天地,有人如迎春花装点春日,有人如月朵暮开无绝艳。蔓蔓日茂,早开者荣,晚开者亦荣,唯有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鼓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劲头,主动把一件件小事做好,终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2日 05 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