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月30日,肯尼亚西部发生近年来最严重车祸,一辆载有集装箱的卡车“失控”,撞向多辆汽车和附近人群。截至7月1日,遇难人数已升至50余人。
图片来源: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当地时间6月30日晚,肯尼亚克里科县(Kericho),一辆卡车“失控”,撞向附近人群,以及周围的私家车、小型巴士和市场摊位等。
克里科县官员穆塔伊公布最新死亡人数为50余人,包括31名男性、18名女性和两名儿童。
事发当晚的视频显示,救援人员在大雨中摸黑工作,救护车的警笛声不断响起。
7月1日,人们在事故现场看到集装箱翻倒在地,地面上还散落着碎片残骸等,包括汽车座椅、损坏的车轴、水果和一只黑色靴子。目击者说,“事故就发生在一瞬间,很多人来不及逃跑。”
事故发生后,肯尼亚总统鲁托和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等对此表示哀悼。
肯尼亚交通部长穆尔科门在访问事故现场时表示,在发生这场“可怕”且“痛苦”的悲剧之后,将引入新的安全措施。他表示,“事故原因调查已经展开,但我们敦促司机保持谨慎并遵守规则。”
穆尔科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死亡人数为52人,另有32人受伤,并补充说,肇事卡车的注册地是卢旺达。肯尼亚媒体报道称,肇事车辆的司机已经死亡,但法新社称,这一消息无法立即得到证实。
穆尔科门还表示,肯尼亚政府计划安排街头小贩从路边转移到指定的市场区域,以避免未来再次发生同样的悲剧。他还宣布计划在事故现场增加减速带和摄像头等安全措施,并呼吁长途卡车司机应确保自己适当休息,并参加技术进修课程。
中新社多伦多7月2日电 题:百年未远 “排华法”黑暗史警醒加拿大华人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人头税’?‘排华法’?”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听到记者要查阅的内容,值班工作人员马蒂厄显然没太明白它们的意思,但还是在电脑里检索了关键词。
图为5月12日,记者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内拍摄的包含两部《华人移民法》的1885年、1923年《加拿大法令》。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很快,她从档案架中捧出两本已发黄、按年份集纳成册的《加拿大法令》。记者在其中找到了1885年、1923年两部《华人移民法》的全文。
19世纪后期,大批华工参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修筑。据信数千人因此牺牲。但当铁路铺通,华人即遭抛弃。加拿大1885年出台的《华人移民法》开始通过征收“人头税”限制华人入境。税额在其后数年内由50加元逐步加码至相当于一个华工两年收入的500加元。
图为5月12日,记者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内拍摄的1885年(左)、1923年《加拿大法令》内的两部《华人移民法》条文。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1923年7月1日,新版《华人移民法》实施。这部共有43条、俗称“排华法”的法律几乎完全禁止了华人入境,仅外交官等极少个例可豁免。华人成为历来唯一曾被拒绝入境加拿大的族裔。即便居住在加的华人也须向政府登记,否则会面临轻则罚款、拘留,重则驱逐的风险。
“排华法”生效时恰是加拿大自治领日(即国庆日),却也从此成为华人拒绝参与有关节庆的屈辱日。
“虐受四三条,苦楚实难报,记念在胸牢。”百余年前在温哥华华社流传的一支歌如此传唱。
这部充满种族歧视色彩、如今被联邦参议员胡子修形容为“臭名昭彰”的恶法,在华人及有识之士不懈抗争下,于1947年5月终被加国会废除。即便如此,对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歧视政策仍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排华法”对华人社区造成了深远、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据官方材料,在该法施行的24年间,获准入境加拿大的华人仅有12至50人。
移居加拿大54年、现居蒙特利尔的钟启诚向记者展示了家中先辈入境加拿大时的“人头税”税金纸。他的祖父母结婚不到3年便分离,从此相隔万里。均未再婚的两人直至终老亦未再见。
图为4月23日,移居加拿大54年、现居蒙特利尔的钟启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展示其家中先辈于1914年6月入境加拿大时缴付500加元“人头税”的税金纸。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加参议院议长蕾蒙德·加涅近日在参议院内举行的“排华法”百年反思纪念会上表示,该法造成亲人间长期且往往是永久的分离,最终导致单身社会出现,华人社区面临边缘化以及日益增加的孤立感和疏离感。
今年5月,即亚裔传统月期间,加拿大政府宣布将过去排斥华人移民之举列为“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事件”。加官方最近制作并存放于温哥华的华裔博物馆的“排华法”百年纪念铭牌以英、法、中文记述道:(“排华法”)阻碍了家庭团聚、社区发展、社会融合和经济平等。
“排华法”出炉已过整整百年。但诸多华社人士认为,华人面对的种族歧视并未真正消除。参议员胡元豹近期在多个场合提醒,需警惕“现代形式”的排斥、污名化行为。
华人历史研究学者、作家丁果认为,即便如今温哥华、多伦多两大城市均历史性地选出华人担任市长,但并不意味着对华人的歧视已不存在。
加拿大华人联合行动基金会主席鲍胡嫈仪表示,自己在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歧视仍存在于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系统当中。
马蒂厄对这些历史的陌生并非特例。生长在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的华人建筑设计师余健德说,自己幼时学校教材中并无关于华人移民史的内容,先侨的事迹需靠家人口耳相传。
数年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才将早期歧视华人的历史内容写进5年级和10年级的公校补充教材中。全加华人联会共同主席蔡宏安认为,加全国各地的教材都应体现华人遭遇的黑暗史。
连月来,加拿大各地华人社区举办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反思百年“排华法”,呼吁毋忘历史、反对歧视,防范黑暗历史重演。(完)